2020年3月3日,FDA审批了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 (lorlatinib)的填补药物申请办理(NDA),将洛拉替尼的适应证扩张到ALK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病人的一线治疗。
洛拉替尼是第三代靶向治疗ALK基因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类小分子水靶向药,可以可选择性融合ALK、ROS1融合二种推动基因突变的物质,阻隔中下游转录因子的激话和传送,进而抑止存有这种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发育和繁殖,充分发挥防癌功效。洛拉替尼先前已被许可的适用范围为:用以克唑替尼、阿去替尼、塞瑞替尼三种ALK靶向药治疗后,发生病况进度的ALK融合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,即ALK融合的后线治疗,洛拉替尼治疗客观缓解率做到48%。
2020年9月ESMO年大会上发布的临床医学III期CROWN科学研究统计显示,洛拉替尼获得了ALK融合肺癌一线治疗的取得成功。
1、洛拉替尼治疗可减少72%的病症进度或身亡风险性(HR=0.28;95% CI: 0.19-0.41; P<0.0001);
2、除此之外,全部病人评定了中枢系统(CNS)受累状况,课题组17例病人和对照实验13例病人在基准线脑三维成像时都是有可检测的肺癌脑转移。一项事先制定的探究性剖析表明,在这种病人中,经BICR评定,洛拉替尼的脑内客观缓解率(IC-ORR)为82% (95% CI: 57-96),而克唑替尼组为23% (95% CI: 5-54);
3、在接纳洛拉替尼治疗的病患中,79%的病人(n=11)的脑内减轻延迟时间(IC-DOR)为12个月或更长,而克唑替尼组的病患中,≥12个月脑内减轻延迟时间(IC-DOR)为0%。
洛拉替尼最多见的毒素反映包含浮肿(56%)、增重(38%)、外展神经变病(35%)、认知能力危害(21%)、拉肚子(21%)、呼吸不畅(20%)和高甘油三酯尿症(22%)。
实验组34%的病人发生比较严重副作用(SAEs),最多见的比较严重异常反应包含新冠肺炎(4.7%)、呼吸不畅(2.7%)、心力衰竭(2.7%)、认知功能障碍(2.0%)和发烫(2.0%)。
接纳洛拉替尼治疗的病人大约有3%发生致命性的毒素反映,包含新冠肺炎(0.7%)、心力衰竭(0.7%)、急性心力衰竭(0.7%)、肺血栓(0.7%)和猝死(0.7%)。